習得的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2016 年 02 月 13 日「自律神經失調」壓根不能算是病,不要再相信自律神經名醫!—商周良醫健康網最新文章!
2016 年 02 月 15 日在日本,精神科醫師被尊稱為”Dr’s Dr!(醫師中的醫師)”
在台灣,以前被稱為”肖醫師仔”
幾天前,指導一位PGY1,他對精神科醫師的了解 –很會講話、怪怪的、開一堆藥給病人吃。
醫學科技再發達,對於大腦科學的進展到目前為止所知有限,
人類的精神狀態,實難掌握!
到現在,我們仍不清楚為何同樣的憂鬱症狀,開A藥給A有效,開給B卻無效!
同樣地,我們也無法知道同一件事,為何大家認知落差那麼大?
當然,我們面對喜歡、愛、怨恨等等情緒?找不到量化的科學方法!
所以,造成其他科醫師對精神科醫師敬而遠之,將我們及病患貼上標籤。
三年前,我與衛生局合作,在新左營區試辦推行社區身心健康醫療群,希望先與社區的開業醫師建立更好的溝通平台,互相支援轉介,提供民眾正確的身心健康促進觀念,減少無謂的醫療資源浪費!
如能成功,再慢慢況展到全市或其他縣市。
可惜,絕大多數的醫師關心的還是件「健保給付」和「如何減少醫糾」,這案子執行很難,還沒開始就宣告結束。
高雄市身心診所密度居全國之冠,如果能當自殺防治及心理健康促進的第一道防線,與衛生局心理衛生中心緊密合作,將收事半功倍之效!
我想到利用網路建立群組,並得到衛生局長贊同,無奈卻遭同業指責,怎麼引入監控我們的官方(衛生局、健保局)到我們的私密社團,這不是「引狼入室」⋯當場被狠打臉!
健保不會對醫師更好的,民眾怎麼看待醫師呢?還是吃香喝辣!
民代呢?政府呢?他們也認為醫師的收入還是遠遠高於一般民眾,「你們叫什麼叫!」。
我們醫師如果一直守在自己的權益(至少民眾大多如此認知),不會有人同情我們的。
「沒錯!醫師很辛苦,但收入不低啊!」
沒有人說我們不努力,然而其他行業也很努力,生意人年終算下來一堆人不只不賺錢還狠賠呢!
我提出的社區「自救」方案的重點,其實對開業醫師很有profits!
至少70%的疾病並不需要轉往中大型醫院診治,而且開業醫師至少都是醫院主治醫師,甚至主任級資深醫師擔綱,水準可能更好(我自已就認為目前的服務品質比在大醫院好太多)。
只要把基層醫療服務好,民眾就醫省時又省錢,誰還要去大醫院排隊三小時看三分鐘?病人掌握在基層醫師手中,中大型醫院也要看我們臉色,高興轉哪家醫院就轉哪家,我們有主動權。
如果能建立小區域的社區診所聯盟,互相轉介,好處多多,《一 民眾方便就醫,二、健保支出減少,三、開業醫師收入增加》,這是三贏的局面,醫師那麼聰明,每每大喊要團結起來,這個辦法只是聯絡你附近幾科開業診所醫師就可以做,我也不懂困難在哪裏?
吠來吠去沒人理會,我就自己默默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