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 史崔勒基╳王文華:該堅持的是目的,而不是途徑
2013 年 12 月 23 日別讓母愛透支
2013 年 12 月 25 日( 出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ug/24/today-health2.htm 文/鮑致嘉 )
焦慮是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正常情緒,是一種無孔不入的不悅、憂心忡忡的感覺,也被稱為緊張、擔憂,通常伴隨著一些生理上的不適,如頭痛、腹痛、心悸、胸悶、坐不住等感覺。
焦慮的情緒是一個警訊,提醒我們即將面臨的危險,並使人更專注應付這威脅。但是若焦慮變得過度、失控,反而讓人陷入極度痛苦,影響工作、生活各方面的表現時,就可能是病態的焦慮了。
◎廣泛性焦慮症就是凡事皆過分擔心,且持續時間長達6個月以上。診斷準則如下:
●以下6項身體症狀符合3項以上:「坐立不安、緊張、感覺脾氣在爆發邊緣」、「易疲勞」、「難以專心或覺腦筋一片空白」、「易怒」、「肌肉緊繃」、「睡眠障礙」。
●排除其他精神疾病之診斷。
●此焦慮擔憂已造成明顯的痛苦,或影響社交、職業等各方面之生活功能。
●非由物質或身體疾病所引起。
廣泛性焦慮症盛行率約3%-8%,女男比約為2:1,常與其他心理疾病有「共病」現象,如恐慌症、憂鬱症或物質濫用。
約有50%-90%廣泛性焦慮症患者有前述現象,大致分為生理及心理成因:生理方面簡單來說就是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失去平衡,尤其是血清素、正腎上腺素、麩胺酸等;心理方面就是對壓力或危險產生錯誤的解讀,過分悲觀、災難性思考。
◎病程及預後
發病時間點難確認,患者通常成年後(20歲)才開始求醫。因廣泛性焦慮症常出現許多身體症狀,因此大部分患者都會先看內科,其病程和預後依所共存的疾病而定,通常會慢性化。
◎治療
●藥物治療:分為鎮靜劑安眠藥以及抗憂鬱(焦慮)藥兩種,鎮靜劑安眠藥吃下去,雖然馬上有效,但是不吃就沒效,之後有可能越吃越多才有效(治標);抗憂鬱(焦慮)藥能調節腦內分泌失衡,要規律吃一到兩週才漸漸開始有效,不會有越來越沒效的問題(治本)。
●心理治療:包括釐清焦慮的來源,增加思考彈性,避免扭曲、過度僵化的認知;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技巧;傾聽、同理、陪伴、支持;如果可能,應該設法離開會造成極度壓力的環境。
(作者為衛福部樂生療養院身心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