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對壓力的看法』,需要思想上的轉化(Transformation)!
2014 年 01 月 11 日慶聯 港都有線電視 高雄都會台 將邀請 耕心療癒診所 院長 林耕新 醫師 受訪
2014 年 01 月 13 日( 出處 : 2013-04 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蕭美君 )
精神科醫師蕭美君,開設亞洲首創的「婦女身心特別門診」,針對不同時期的女性身心需求提出解決之道;守護17-70歲女人的身心健康。(書摘試閱)〔書選〕30則現代女人的故事,貼近你我的兩性課題
許多上班族或身心症的個案常常抱怨:「好累」、「怎麼睡都睡不飽」,往往這些個案已經接受一大堆的檢查,結果還是找不出病因。早期常常見到醫師以「神經衰弱」或「自主神經失調」等診斷來告訴病人。
事實上,疲勞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在人體經過腦力激盪或劇烈運動,甚至焦慮不安之後,就會有暫時性的疲勞感出現,通常只要經過一番適當的休息與調養,都會在短時間內恢復。除此之外,醫學上也會有一些疾病造成慢性的疲倦感,很難藉由休息得到恢復,例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各種感染症、內分泌疾病等,但是這些在臨床細心診察下,多半可以發現病因,對症下藥。
有一些例外的病患,總是無法找出真正的原因。在醫學上整理了此類病人的共通點後,定義出「慢性疲勞症候群」這個診斷名稱,用來統稱這些長期受疲勞倦怠所苦,卻又找不出病因的疾病。
在診斷標準上,「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定義是非常嚴謹的,首先必須具備持續達六個月以上無法因休息而緩解的不明原因的疲勞感,且要排除掉所有可能造成疲勞的慢性病因;另外,疲勞的嚴重程度必須至少使日常活動力降低到正常狀態的一半以上,然後還必須符合八個次要標準或六個症狀,以及兩個徵象。
一、主要標準
新近存在持續性或反覆衰弱性疲勞,或個體感到易於疲勞,而無類似症狀史 ,不因休息而緩解,活動量減少五成,一次至少持續六週。
必需透過患者病史、身體檢查和適當的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可能產生類似症狀的臨床狀況。
二、次要標準
1. 症狀標準(至少六個月):
.輕度發燒。
.咽喉部疼痛。
.無法解釋的全身肌肉乏力。
.無法解釋的頸前、後,或咽峽部淋巴結疼痛。
.肌肉的不適或疼痛。
.長時間動腦或勞力活動後,感到很長時間的全身疲勞。
.頭痛。
.遊走性關節痛,但無紅腫。
.一個或多個精神症狀。
.睡眠障礙。
.所述症狀在疾病早期的幾小時至幾天內存在。
2.生理指標:
.低燒。
.非滲出性咽炎。
.頸前、後部或咽峽部淋巴結觸痛。
「慢性疲勞症候群」一般多發生在上班族,而且女性的發生率較男性高,患者以二十五至四十五歲的女性較多。美國社區研究顯示,一般民眾的盛行率為千分之一至三。除了上述的症狀之外,通常還會有千變萬化的症狀,例如:腸胃不適、心悸、呼吸急促,甚至口乾舌燥等。
這類病患的治療方式並沒有特定或特別有效的方式,必須視情況而定,除了一些藥物的治療之外,可能還必須加上一些支持性的療法,如:運動、休息、心理諮商等輔助治療。
慢性疲勞症候群是由於長期處於工作、生活緊張,以及情緒、精神過度處於壓力及超負荷狀態,所產生一系列身心疾病及症狀。
慢性疲勞症候群通常會突然發病,症狀像感冒、非常疲勞,病患去醫院就診,但是醫師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可能是感冒等),服藥後也無顯著改善,然而症狀好好壞壞持續超過半年,造成病患極大的困擾,使他因而放棄許多日常活動。許多病患症狀逐漸改善,少數人會完全痊癒,有些人則嚴重受挫折、甚至辭職、完全打亂生活步調。
慢性疲勞症候群常伴有不同形式的身心症狀,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案例有憂鬱症或憂鬱發作。甚至有報告顯示,病患中有八成患有輕到中度憂鬱。
長期就醫卻無法改善身心疲勞 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你是否罹患了「慢性疲勞症候群」呢?根據專家的建議,如果您發現自己出現下列症狀的時間長達三個月以上,那你可真的要請醫師好好替你檢查一下:
.經常頭痛。
.肩頸肌肉痠痛。
.頸部淋巴結腫大。
.注意力無法集中。
.每天都覺得工作很累。
.精神狀況不好,情緒低落。
.睡眠品質不佳、常睡不安穩。
.無法集中注意力,因而影響工作或學業。
有一些自己可以處理的方式如下:
.1.每天早晨多給自己十分鐘時間靜思,不要一下床就匆忙展開一天生活。
.2.服用綜合維他命,飲食儘量正常定時定量。
.3.戒菸戒酒。
.4.保持適當體重,體重不宜起伏過大,少吃精緻、高糖、多鹽食物。
.5.多泡澡、多運動。沐浴有助恢復體力,愈累愈要運動,加強代謝,增加活力。
.6.小睡或休憩片刻。工作繁忙且睡眠不足的人,最好能每天固定在同一時間小憩,且不要超過半小時。
長期忙碌的上班族或家庭主婦,常常會有許多身體、心理不舒服,長期就醫也不見得有很大的改善,可能就是受到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困擾。
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種長期忙碌後所產生的嚴重疲勞與身體、心理問題,需要請專業人員仔細診斷與治療。醫療人員要用嚴肅的態度面對病人,接受病人的問題,不要認為病患檢查正常,就沒什麼病或是無病呻吟。並且向病患保證這是一個良性的病症,只要適當的治療處理,多可痊癒。
藥物治療方面,可以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治療頭痛、肌肉痛、發燒等症狀;抗組織胺、消腫劑,則可以治療過敏、鼻炎、鼻竇炎等症狀;如果病患有憂鬱症狀,可以使用鎮靜作用較低的抗鬱劑。至於抗病毒藥物、葉酸、維他命、免疫球蛋白等,皆被報告對此症無效。
心理治療方面可以逐漸改變患的生活型態,減少生活壓力。此外,行為治療是另一種治療方法,目標在去除病患對疾病的誤解與害怕,以免導致絕望與排斥活動。
做法上可以找出誘發不良行為模式的線索,逐一加以改變,並建立新的增強物。
如果因為長期生活忙碌而產生疲勞與疼痛、睡眠問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持續一段時間仍未見改善,一般門診檢查、藥物治療效果也有限,甚至生活步調大亂,可能就是受到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困擾。這時候請到精神科或身心科就診,對症下藥並提供心理行為治療。(更多內容請見《一生的健康與自在:從女孩到女人都該擁有的身心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