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酗酒後遺症—看見小小人(Lilliputian Hallucination) 》
2022 年 02 月 17 日《輕鬆駕馭壓力:壓力有何正面作用?我們又該如何駕馭壓力?》好書寫序
2022 年 03 月 04 日
對於成長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尤其是母親)能否接納「他不夠好」的那一面。
佛洛姆曾在《人性,善良的天性》提到「當我硬是被塞進關著老虎的牢籠,或被丟進滿是毒蛇的洞穴 時,是什麼樣的心情?」
對母親說出「我做不好」的恐懼,除了滿滿的蛇和老虎,很難用言語形容那種害怕程度。
對「母親」固著的人,會找出任何理由,來合理這樣過分親密的關係,覺得母親太辛苦、太受委屈、甚至了不起,這類固著的對象也會延伸到國家民族,其合理化的過程還是雷同(Putin)。
最可怕的是「個人生存的動力完全來自”那個人”的肯定」,換句話說,「極度的恐懼還有那個人侮辱與責罰」
童年的撒嬌如果未得到滿足,
長大後為了讓別人接納,必得犧牲自己迎合他人,滿足短暫的自我安全成就,如此註定把自己打入更沒有自我的深淵。
一般人在15歲左右會產生是離開的念頭。
那為何小孩不去執行離開的慾望?
小孩潛意識阻止實現符合當下這個發展階段(15歲離家的慾望),原因正是童年時期沒有獲得滿足的撒嬌欲。
BUT,BUT 什麼都是有例外的~
最近一位我治療的女個案從小被母親性侮辱、父親有意無意的性騷擾、又歷經前夫四次外遇(她出面解決),我卻發現她完全能走過這些人生荊棘,苦難似乎不曾在她身上留下疤痕,不只看來毫無影響,她又更積極甚至到達天真無邪的態度原諒曾經傷害她的親人,揮別過去陰霾,過著快樂的每一天。
精神科醫師通常不太買這種帳~
她只是過度壓抑,有一天一定會崩潰⋯自認為專業的酸言酸語。
如果妳看過電影《3096天》
「1998年3月,十歲的娜塔莎.坎普許被綁架,並被關在一個車庫地下室長達八年半。
八年半來,娜塔莎.坎普許在三坪大的黑暗地牢中生活,沒有太陽,沒有月亮。
八年半來,娜塔莎.坎普許不斷的被歐打、羞辱,甚至聽到骨頭被打到斷裂的聲音。
八年半來,娜塔莎.坎普許每天都衣不蔽體,甚至被迫剃光頭髮、半裸著做著奴隸般的粗重工作。
八年半來,娜塔莎.坎普許不止一次的試圖自殺,可是另一個自我又不斷的要她別放棄求生的希望。
八年半來,娜塔莎.坎普許被迫改變原有的名字,甚至要稱呼綁匪「國王」。
八年半來,娜塔莎.坎普許因長期的營養不良與饑餓而骨瘦如柴。
在不斷的惡夢中,2006年8月,娜塔莎.坎普許總算成功逃脫……,綁匪則在第一時間畏罪自殺……」
為何納塔莎可以做到?就像我的個案也可以,她們為什麼反而可以過得比以前更好更自由?
她們如何產生內在強大抗壓力來面對她們幾乎打不贏的戰爭!
這點讓我充滿好奇心!